翻譯實戰步法

華月

2010年10月29日 13:15

“沒聽懂怎辦?”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沒聽懂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水準越高.沒聽懂的次數就越少,但還是會碰到。我在英國做翻譯十多年,接觸過的領域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媒體廣告到石油化工、法律治安、機械采礦都有。







越譯越知道有時聽不懂是必然的。其中壹個原因是由於我們根本無法把自己變成壹本名副其實的大百科全書。大幹世界,包羅萬象,知識本來就無邊無際,更何況這些知識還在不斷發展中!



遇到沒聽懂的情況,可以按照下述三步法對付:問、補、扔。

問:可以問講話人,也可以問對方譯員,或是在場的其他人。但至於問誰比較合適,要看徵信情況。如果是講話人談了壹件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恐怕得問講話人。如果是壹個技術詞彙,在場的專家就比較合適。另外,實戰中輪到譯員開口時,在場的人都會把注意力轉到譯員這裏。此時,只要起頭來,眼中露出詢問的目光,馬上就會有人替妳解圍。



但是有兩種情況下不能問。首先,場合不合適。場合不壹定按級別而定,我英國首相翻譯時,偶爾也需要問壹下,以確認沒有聽錯。不合適問的場合包括(但不僅限於)這些:

1. 譯員沒有抓住講話人的準確用詞:首先,問題沒法開口;其次,需要和講話人稍微討論壹下才能確認問題是有關剛才說的哪壹點。



2. 譯員和講話人同站在台上:講話人被譯員猛壹問,可能會壹楞,有失形象;而且台下聽距離比較遠,他們不會知道譯員是在澄清壹個問題,會顯得場面很尬。

3. 譯員已經問了幾次了:會影響講話人和聽對譯員的信心,沒有必要,反正當場也不可能替換譯員。



4. 譯員問了,但是沒聽懂講話人的回答。

補:如果沒有辦法問,就必須走下壹步,根據上下文和白己的理解,補齊原話的句子或意思。這種情況下,雖然譯文與原話不同,但是沒有大錯,可以保持講話的繼續。具體怎補,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徵信處理。這裏提供幾個譯員常用的補話表達法:



扔:如果連“補”都有困難,那就只好走最後壹步“扔”,也就是沒聽懂的地方幹脆不譯。這是在既無法問,又補不出 來,或因吃不準、不敢補的情況下的無奈之法。我記得很多年前,我曾在英國的—次重大晚宴上擔任翻譯,事先沒有給我稿件。講話人用了 fortuitous 這個詞,我平生第壹次聽到。當時我和講話人站在主席台上,聚光燈照得我眼睛發花;台下—百多人的宴會,人人西裝革履。講活人慷慨激昂,我當時覺得實在難以 打斷進程,請教講話人 fortuitous 是什意思:只好扔了它,根據上下文補齊了剩余的句子。回家後.壹查字典才恍然大悟。



很多人可能對我這裏講的“補”和“扔”感到擔心——怎可以倡導“亂來”呢 這不是亂來,而是分享實戰中的應付方法。所謂實戰,也就是說:. 譯員卡住了,整個活功也就都卡住了,所以沒有其他選擇.只有說下去。 . 譯員的水準都是相對的,都是從不懂處較多進步到不借處甚少。也就是說,都是從“補”和“扔”中過來的,這是現實翻譯



. 如果還不放心“補”和“扔”,那在目睽睽之下,還有什其他辦法嗎?恐怕沒有。

上述三步法講的只是實戰中的應付技巧,耍想減少“聽不懂”的成分,就必須不斷提高白己的語言技能,增加知識量。



文章來源:http://xn--pw0ao8u.vipok.tw/board-03.html

関連記事